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在全球化大趨勢影響下,信息的交流與共享變得日益頻繁,不同區域之間文化相互影響且建筑的地域性似乎也隨之削弱。因此營造區域場所的歸宿感、對建筑在地性的研究近幾十年也越來越被人所重視。受氣候、建造技術、歷史事件等因素影響,川西傳統民居整體呈現出一種素雅、有機、極具生活氣息的建筑形態,這在工業化、追求效率、模塊化的當下顯得極其可貴。發展與新技術的本身并無過錯,而單純仿古建筑也存在著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沖突性,如何延續其地域性并對川西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特征進行現代轉譯,是本文所探索的方向。

引言

建筑的“在地性”是一個常被人們討論的話題,而大量的新建建筑卻是打著“歷史傳承”的旗號,只是對傳統歷史建筑進行一些表層元素的提取。如何讓新建建筑由場地“生長而出”,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題。我們試圖通過對農科基地展示中心的設計創作進行分析,提出一種建筑與場地融合共生,及川西民居建筑風格特征現代轉譯的原則與方法,為川西傳統民居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案位于成都大邑東部天府田園度假區,在國家鄉村振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城市向鄉村存根溯源這一大背景下,打造以田園酒店(民宿)為核心,以科普親子,主題樂園,康養文化體驗為活動內容的川西林盤田園綜合體。農科基地展示中心為整個項目的農業技術的研發與展示中心,也是傳統川西民居田園生活的一種標志。項目用地面積為1544.45m2,總建筑面積為967.91m2,容積率約為0.63。建筑密度約為30%。[1]

集體記憶的重塑——傳統建筑符號的回應

作為承載著集體記憶的場所空間,這關乎于世代生活于此的居民的情感與記憶的共鳴。組成川西傳統民居建筑特征的元素有許多,表層的、深層次的、積極地、消極的,我們沒有簡單的“拿來主義”式的模仿傳統,而是對其建筑特征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取最主要的元素并且在設計過程中進行現代的轉譯,從而達到川西居民的集體記憶的重塑。如何在抽象轉譯過程中延續其集體記憶,這是一個需要反復推敲的過程。

形成川西傳統民居建筑特征的因素有很多,氣候、歷史事件等都對其有著極大的影響。川西平原地勢平坦且氣候宜人,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為18°C,同時因為降雨量較多,又有“雨都”之稱,同時川西平原歷史上也是一個移民非常頻繁的地區,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持續的產生碰撞、溝通與融會,這些都不斷對其建筑風格產生影響,逐漸形成今天的川西民居。

1. 干欄式建筑形式的轉譯

川西傳統建筑形式,追源溯本,不得不提到干欄式建筑。由于氣候與功能需求等因素,干欄式建筑一般底層架空,樓面住人,圍護結構采用木柱排列的形式。一方面底層架空及滿足川西地區多雨潮濕的防潮要求,同時也可用于養殖與種植,滿足功能的便捷性。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此建筑形式,底層架空作為開放式的種植展覽空間,二層的建筑立面由玻璃幕墻與鋼結構桿件構成,其搭建形式經過有意識的美學設計,在滿足力學合理性的同時,也呼應了傳統川西民居立面“穿斗格子墻”的建筑特征。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2. 連綿屋頂的轉譯

傳統川西民居的多采用雙坡頂的建筑形式,且縱橫相連,連綿起伏的大屋頂構成川西居民在檐下來往穿梭的極具生活氣息的微型小世界。其屋頂形式多為有懸山與硬山兩種,屋面一般采用小青瓦鋪設且再屋脊處設有復雜的飾物,我們在設計過程中采用抽象處理的設計手法,只提煉出雙坡頂的基本屋頂符號,通過多層次、有機的折疊變化來進行重構,結合現代的建造工藝技術,通過現代化的轉譯,希望在保留傳統川西建筑“大屋頂覆蓋”的集體生活記憶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農業科研展示基地所應體現的科技感。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3. 色彩元素的提取

川西傳統民居的建筑色彩受建造技術與建設用材的地域因素的影響,整體呈現一種淡雅,自然的格調。我們經過前期對當地民居進行了大量的圖樣采集研究,然后通過對圖像進行像素化提取色彩元素,得出其原則從而進行現代轉譯。簡單的模仿傳統,則意味著當下時代的缺席,我們試圖站在時代基礎上傳承川西傳統建筑形式,選用光敏高密度水泥纖維板這種現代材料作為建筑屋頂與部分立面的材質,部分墻面選用了灰白色火山巖與木紋貼面,在感官上延續了傳統民居質樸感的同時,也發揮了現代科技環保節能的優勢。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4. 挑檐和檐廊

川西傳統民居多設有挑檐與檐廊,其在空間體驗上與功能使用上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挑檐與檐廊一方面形成了室內外之間過渡的灰空間,豐富了空間體驗;一方面在炎熱且多雨的川西地區起到遮陽躲雨的作用,同時對墻體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本案采用鋼結構體系,以現代的建造技術營造出架空層、大面積檐下灰空間及外延挑臺,附以底層地景式的建筑形式使得檐下空間尺度更為多變靈動,豐富與立體。來往人群在其自由穿梭與停留,在“室外空間”——“半室外空間”——“半室內空間”——“室內空間”中轉換,配以自然綠化對空間的嵌入構造出宜人的空間場所。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5. 小結

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始終秉持著一種批判性懷舊的態度,不止流于表像層面的傳承,而是對川西傳統民居的建筑特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在設計過程中通過“解構”的方式進行偏移、重組、抽象等手法對川西傳統居民的集體記憶場所進行重構,同時我們也結合了現代新的建造技術工藝以及客觀需求進行重新塑造。以當代的形式語言重構傳統元素,以當代的建構方式實現在地的場景表達,可能是當前鄉村建設營造中較為適宜的理念和趨向。[2]

場所營造——與場地的融合共生

諾伯舒茲①提出“場所是出發點也是我們探討結構的目標,一開始場所是以一種既有的且透過自發性經驗的整體性顯現出來,最后經過對空間及特性的觀點分析之后便像是一個結構世界?!盵3]這里涉及到人為場所與自然場所的關系,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充分建筑與自然之間的對話,試圖營造的空間為自然景觀的一種延伸。

農科基地功能分為展示與辦公兩塊,為整個項目的農業技術的研發與展示中心。為體現田園生活的標志性,農科基地充分貫徹與場地融合共生的理念,強調建筑空間與田園景觀的延續性,在展示的這一塊有別于傳統的參觀者被動的接受信息的模式,而是采用?“開放式”?“游覽式”?“參與式”等多層次的展示形式。其功能不再為單純的相對封閉的陳列展示,而是強調空間與場地的對話以及參觀者的參與性,使之更為深刻的體驗田園生活文化。

農科基地的底層架空為農業種植的展示區,采用半室外開放式展示形式,為田園景觀對建筑的空間的一種延續。地景式的建筑形式也構建出一個輕松愉快的交流溝通平臺。沿底層展廳通往二層的流線設有活動平臺以及植物展示架,既展示了一種新的種植技術,同時也是田園景觀往二層建筑的一種延續,營造一種游覽式的展示空間,建筑在其中作為一種媒介,鏈接人與自然。

農科基地的二層功能為研發辦公與室內展示中心,設有辦公、休閑、多媒體展示與相關配套功能。建筑采用“十字”形態的形式,立面大面積的采用玻璃幕墻,使建筑對田園景觀呈現一種“開放對話”的姿態,能全方位、最大程度的享有田園景觀視野。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開放式、游覽式展示空間示意圖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室內展示與研發辦公空間示意圖

生態綠色環保理念下的新材料及新技術的運用

1. 結構體系

本方案采用全裝配式鋼結構,結構系統由鋼(構)件構成,鋼結構、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和內裝系統做到和諧統一的裝配式建筑,具有以下優點:1. 裝配率高,易拼裝;2. 抗震性能好;3. 建筑總重輕 ;4. 環保效果好(?可回收、再利用、?降低浪費);5. 基本無濕作業 ;6. 減少工地建筑垃圾,?揚塵減少;7. 施工速度快,現場噪音小 ;8. 無需夜間施工,減少夜間照明。

2. 新型環保材

本項目采用100% 無石棉、綠色安全環保的纖維水泥板,材料具有以下優點:1. 不產生毒氣,無放射污染,環保生態;2. 不燃性A 級,遇火無毒氣釋放,煙指數為零;3. 質輕高強,降低建筑結構成本;4. 優質纖維和特制水泥合成,性能穩定性卓絕,受潮度影響??;5. 保溫隔熱性能好,降低能耗。

3. 小結

在綠色建筑越來越被人所重視的當下,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生態綠色環保理念下的新材料及新技術的運用,貫徹綠色建筑降耗,節約資源等原則,并保持建造技術、建造形式的“新”與川西傳統民居的“舊”之間的平衡點。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建筑實景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底層入口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底層架空空間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觀景平臺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檐下空間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內部實景

圖紙信息

經歷中國近代史的滄桑及近數十年西方建筑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而部分的中國建筑師往往只采用單純復古的形式來表達建筑的地域情懷,這里存在著一些現代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觀念與傳統建筑形式的沖突。建筑是生活場景發生的場所而非單純的“博物館”,如何表達建筑的“真實性”、讓人找到一種歸屬感,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本文對川西傳統民居的建筑形式進行深入研究,并對其現代轉譯的原則與方式進行了一些詳細分析,要是能為當代建筑設計的地域創作手法提供一些參考價值,便是本文最大的意義。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結構示意圖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纖維水泥板節點示意及實物圖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一層平面圖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二層平面圖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屋頂平面圖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立面圖

成都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
▲ 剖面圖

[1][?中國?]?阮國詩 . 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系列2:農科基地展示中心,XXL建筑研習社 10/2019

[2][?中國?]?孟凡浩、丁倩琳?.?鄉村公共空間營造東梓關實踐再思考——杭州富陽東梓關村民活動中心,新建筑?4/2019

[3][?挪威?]?諾伯舒茲 . 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 施植明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大邑農科基地展示中心
項目類型:建筑
項目地點:成都市大邑縣董楊鎮
項目狀態:已建成??????
設計時間:2019.05-2019.07
建設時間:2019.08-2019.10
用地面積:1544.4㎡
建筑面積:967.91㎡
設計單位:成都天華西南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杭州XXL設計團隊)
事務所網站:https://mp.weixin.qq.com/s/DlwgfrZcbj98xLYztp8b0w
主創建筑師: 謝曉璐 、柳春瑋、阮國詩
設計團隊完整名單:張歡濤、劉藝瑤、李旭飛、儲威
施工圖:華優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景觀:上海胤秀景觀設計公司
室內設計:四川創視達建筑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業主:朗基建設集團
攝影:聶欣、宋淺深?、唐衫衫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于 天華設計XXL設計團隊,查看鏈接。文章內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其權利人所有,特來設計對其不享有任何知識產權,僅做學習交流之目的。若本文存在任何知識產權爭議,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特來設計,以便特來設計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刪除、澄清聲明等形式),以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損失。

(2)
上一篇 2019-12-27 09:20
下一篇 2019-12-27 14:41

您可能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什么是系列
微信號
公眾號
小程序
“特來設計”網站已開通“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歡迎掃描右側懸浮二維碼關注!點擊右側×圖標可關閉此通知!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